Index   Back Top Print

[ AR  - DE  - EN  - ES  - FR  - HR  - IT  - PL  - PT  - ZH_CN  - ZH_TW ]

教宗方济各 

第 58 届世界社会传播日文告 

「人工智能与人心智慧: 
 迈向圆满人性的传播」 

亲爱的弟兄姊妹们! 

我在 2024 年〈世界和平日文告〉中提及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,彻底影响 了信息界和传播界,也因而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某些基础。这些改变影响所 及,不仅仅是在这些领域中的专业人士,而是每一个人。传播快速又令人 瞠目结舌的各种发明,其运作和潜能超出了大多数人所能够理解的范围, 这些发明虽令人兴奋,却也使人无所适从。这现象必定会引领我们想到更 深的问题:人到底是什么?人类有什么独特性?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中, 我们这被称为「智人」(homo sapiens)的人类有什么未来?我们要如何继 续保存人性的完整,并导引这文化上的转变日臻完善? 

从「心」开始

首先,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预测灾难文章的言论,以及受到它们令人瘫痪的 影响。一个世纪之前,罗马诺.郭迪尼(Romano Guardini)神父就已省思 「科技与人性」,他敦促我们不要为了「保护那注定会消失的美丽世界」而 排斥「新事物」,同时,也像先知般警告大家:「我们不断地在变化的过程 中。我们每个人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这过程,要秉持开放的态度,但也 要敏于注意其中具毁灭性和不合人性的一切。」他的结论是:「这些是技术、 科学和政治问题,但这些问题,除非由我们的人性出发,否则是无法解决 的。一种新的人类必然形成,赋予更深度的灵性,以及新的自由及内在。」1 

此刻,我们在人类历史面临的风险是,科技越发丰富,人性却越发贫乏, 因此,我们的反思应该从人的内心开始。2 只有以灵性的方式来看待现实、 只有再度找回人心的智慧,我们才能面对并解释这个时代的新事物,并重 新发现走向完全人性化的传播途径。在圣经记载里,人的心被视为是自由 及作决定的地方。人的心,象征的是气节和一体性,但也涉及到我们的感 情、渴望、梦想;更重要的是,人心是我们内在与天主相遇的地方。因此, 人心的智慧是一种德行,能使我们整合整体及其各部分、我们的决定和其 后果、我们的卓越及脆弱、我们的过去与未来、我们在团体中「我」及「我 们」的身分。 

人心的智慧,寻求她的人会找到她,让爱慕她的人看见她;她会先临于渴 望她的人,也去寻找那些配得拥有她的人(参阅:智六 13~17)。她会伴随 那些虚心受教的人(参阅:箴十三 10),即那些心地温良并有心聆听的人 (参阅:列上三 9)。这是圣神的恩赐,使我们能以天主的眼光看待事物, 看到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、处境、事件,并发现它们真正的意义。若缺少 这样的智慧,生命将变得平淡乏味,因为能赋予生命滋味的,正是智慧, 而「智慧」一字的拉丁字根「sapientia」,意思就是滋味(sapor)。 

契机与危机 这种智慧无法由机器取得。虽然「人工智能」一词如今已取代科学文献中 使用的「机器学习」(machine learning)一词──后者其实较正确──「智 能」一词则有误导性。在储存和关联数据上,机器的能力无疑远远超过人 的能力,但唯有人类才能解读那些数据的意义。这意味着,重点不在于使 机器看起来更像人类,而是要将人类从无所不能的妄想中唤醒──误以为 自己是完全自主且自我指涉(self-referential)的主体,远离所有社会连结, 并忘了自己的受造物身分。 

事实上,人类一直体验到自己无法自给自足,因而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 克服自身的脆弱。最早期开始,用来作为手臂延伸的史前古器物,然后是 作为语言延伸的媒体,一直到今日,我们有能力创造高度精密的机器,作 为思想的助手。然而,这些事实都可能被那原始的诱惑──妄想肖似天主,心中却没有天主(参阅:创三)──所扭曲;也就是说,想要凭自己的力 量去获得那原本应该是天主白白赐予,透过与他人的关系共享的那些事物。

我们所能接触的每一件事物,都会依我们的心之所向,成为一个契机或是 一种危机。我们的身体是为沟通和共融而受造的,却可能成为攻击的工具。 同样,人的每一种技术性的延伸,都可能成为爱的服务工具,或是成为具 有敌意的支配方式。人工智能系统有助于克服无知,并促进不同民族和世 代之间的信息交流。例如,过去多少年代留下来的书写遗产,人工智能可 帮助我们接触并了解它们,或令语言不同的人士能彼此沟通。然而,它同 时也会成为「认知污染」(cognitive pollution)的来源,也就是会用部分或 完全虚假的叙述来扭曲事实,让其它人信以为真并传播出去。我们只要想 想长期存在的假讯息问题,3 今天可称之为「深度伪造」(deepfakes),也 就是制作并传播那些似是而非、实则为虚假的影像(我自己也曾经是被制 造的虚假影像),或是假造某人的声音,传播别人从未说过的话。在这些程 序后面的仿真技术,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中是有用的,但倘若扭曲了我们与 他人及现实的关系时,那就变成了邪门歪道。 

从社群媒体这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,我们就明白到了它的利害关系:它 既带来契机,但也带来危机以及相关的病变。当然,生成式人工智能 (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的第二层级,代表了「质」的飞跃。所以, 了解、重视并监管这些工具非常重要,因为如果落在不适任者手上,可能 会引起令人不安的情况。与其它所有的人工智能和技术产品一样,算法不 是中性的。因此,必须提出道德规范,好能加以防范,为抵挡人工智能系 统有害的用途,产生有歧视性及违反社会正义的影响,也为防止人工智能 系统被使用来限制多元化、使民意两极化或创造出各种形式的群体迷思。 我再次呼吁国际社会,要「共同合作,以制定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, 来规范各种形式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使用。」4 然而,正如每一种人类情境 一样,规范本身是不够的。 

人性的成长

我们都蒙召,要在人性中且以作为人类共同成长。我们面对的挑战是要在 「质量」上突飞猛进,好成为一个纵横交错、多民族、多元、多宗教,以 及多文化的社会。我们应要好好探讨这些传播和知识的新工具在理论上的 发展及实际上的运用。巨大的良机,也都有危机伴随着,即:把一切都转 变为抽象的计算,使个人沦为数据,思想成为机械化的过程,而经验则成 为孤立的事件,美善变成利润;更重要的是,否定每一个人以及其一生故 事的独特性,导致具体的现实在一大堆统计数据中消失无踪。 

数字革命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自由,但前提是我们不能被困在今日所说 的「同温层效应」 (echo chambers)模式中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并没有增加 信息的多元化,反而在混乱的泥淖中漂流,成为市场利益或权力的牺牲品。 滥用人工智能,来导致团体迷思,收集未证实的数据,误导集体评论的失 职等等,是我们不能接受的。虽然大数据中所代表的现实,对操作机器有 所帮助,但最终还是看不到事物的真相,阻挠了人与人的沟通,也危害着 我们的人性。信息与生活中的种种关系是分不开的,所涉及的,是人的身 体和需要人投入的现实世界;不仅必须要有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,也必须 要有人与经验之间的关系;除了共享以外,也必须要有人的面孔、眼神和 怜悯之心。在此,我想到有关战争的报导,以及因着假讯息宣传而产生的 平行战争(parallel war)。我又想起那些记者,为了让我们看到他们亲眼目 睹的情景,在执行任务时受伤,甚至丧生。只有直接接触到那些孩童及一 众男女的痛苦,我们才能了解战争的荒谬。 

人工智能的运用,只要它不淘汰记者实地报导的角色,反而能加以支持, 对传播领域可以有积极的贡献。同时,它也要能重视专业的传播精神,使 每一位通讯业者能更意识到他们的责任,并使所有人在传播工作上都能够、 也应该成为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。 

今日及未来的问题 关于这方面,许多问题会自然出现。在信息和传播界,我们如何维护信息 及传播领域工作者,以及全世界使用者的专业精神与他们的尊严?我们如 何确保信息平台的互通性?我们如何让发展数字平台的企业,能像传统的 传播媒体编辑一样,承担起内容和广告上的责任?我们如何让算法的标准, 在导入索引和移除索引,在搜寻引擎显露或隐藏人物、观点、历史及文化 等方面的运作,更透明化?我们如何保证信息处理程序的透明度?我们如 何指认某一作品的创作者及其来源的出处,以防止匿名的做法?我们如何 能明白一个影像或影片,是描绘一个事件或是虚拟一个事件?我们如何防 止许多讯息被局限于一个来源,避免由算法发展的单一思考模式?我们要 如何推动一个适合保存多元化又能描绘出真实世界的多姿多采环境?我们   要如何让如此强大、昂贵且耗能的科技能够永续发展?我们要如何让它也 能够推广到发展中的国家呢? 

在回答这些及其它的问题时,我们便会明白,人工智能到头来是否在信息 平台上造成阶级之分,使新的剥削及不平等形式产生;或反而使人们因为 觉察到人类正在经验一个划世代的改变——我们能在一个结构良好且多元 化的信息网内,聆听许多个人及人民的多样需求——因此要传达正确的信 息,来促进社会大众的平等。此外,我们是否一方面瞥见新的奴役形式的 阴影出现,而另一方面却想获得更大的自由;让一少数人有机会控制其它 人的思想,或让所有人都能参与人类思想的发展。 

这些问题的解答不是预先确定的,而是要取决于我们。人类要决定自己是 要成为算法的素材,或是选择要滋养人心的自由:没有人心的自由,人类 就无法在智慧中成长,因为人心中的智慧是从时间学习,并接纳人类的脆 弱而变得成熟,借着世世代代的相传成长——在记得过去并展望未来的那 些人心中成长。只有大家共同努力,我们才能提升分辨及警醒的能力,以 及从事情的结果来看待事情的能力。为避免我们的人性误入歧途,让我们 寻找那在万物之先就已存在的智慧(参阅:德一 4),她必定会帮助我们把 人工智能系统用在完全人性化的传播上。 

 

教宗方济各 

罗马,拉特朗圣若望大殿 

2024 年 1 月 24 日 

 

(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 恭译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 1994 年出版, 《发自科莫湖的信函(Letters from Lake Como)》。 

2 2024 年〈世界社会传播日文告〉主题贯连前几届的文告主题:「你来看一看吧!与眼前的人相遇, 与真实的人沟通」(2021 年)、「用内心的耳朵去聆听」(2022 年)、「用『心』发言,在爱德中 持守真理」(2023 年)。

3 参阅:第 52 届〈世界社会传播日文告〉:「真理必会使你们获得自由(若八 32):假新闻与维护和 平的新闻工作」。

4 2024 年 1 月 1 日,第 57 届〈世界和平日文告〉:「人工智能与和平」,8。



Copyright ©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-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