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料受造界弥撒
教宗良十四世讲道
愿祢受赞颂村(冈道尔夫堡夏宫)
2025 年 7 月 9 日,星期三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在这美丽的一天,我们处于壮丽景致中,在这可称为大自然的「主教座堂」, 被众多植物与受造物环绕着,举行感恩祭,要向上主献上感谢;我愿邀请大 家,包括我自己,一同省思我们今日在此所庆祝的意义,作为庆典的开始。
我们有许多理由感谢天主,其中之一,有可能是今日首次使用《照料受造界弥 撒经文》的新订祈祷文来庆祝感恩祭,而这些经文是宗座多个部会共同努力的 成果。
而我,我愿藉此机会感谢所有参与撰写这些礼仪祈祷经文的人。正如大家所知 悉的,礼仪要展现的,是生命,而你们就是这「愿祢受赞颂」信仰中心的生 命。我也要感谢你们努力实践教宗方济各的美好构想——他慷慨捐赠了这一小 块土地、这个花园与这些步道,好使我们能继续「照料受造界与我们共同的家 园」的重要工作。在《愿祢受赞颂》通谕发表至今的十年间,这项使命的急迫 性越加明显。
我们如今所处的地点〔在水池前〕,似乎令人联想到初期教会的古老圣堂,进 到圣堂,每一个人会在那里经过洗礼池。我并不肯定自己是否愿意在这水池中 领洗……,但藉由水而得洁净、摆脱罪过与过犯,然后进入教会的奥迹,这个 象征到今天仍然启发着我们。在弥撒开始时,我们忏悔了,为我们自身的悔改 祈祷。我愿补充一点:我们也应该为许多人的悔改祈祷--那些尚未意识到需 要急切照料共同家园的人,无论他们是在教会内或在教会外。
我们在世界上所看到的自然灾害,几乎每天发生在许多地方和国家;这些也都 是因为我们人类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。我们要扪心自问,是否愿意悔改?我们 亟需悔改!
说到这里,我愿与各位分享我准备好的一篇讲道,所以请各位耐心聆听。当中 的几个要点,有助于我们今天早上的反省。我们是在一个由于气候暖化,或因 战争冲突而烽火连天的世界里,享受着这弟兄情谊与平安的时刻。教宗方济各 在《愿祢受赞颂》与《众位弟兄》两道通谕中所发出的讯息,至今仍具时代性 的意义。我们彷佛置身于今日所聆听的福音情境中,门徒们在风暴中的恐惧, 与当今世界上许多人的恐惧相同。然而,与此同时, 在这禧年中旬,我们深信 且不断重申着:我们怀有希望!这希望,我们已在耶稣内看见。祂平息风暴; 祂的能力不是摧毁,而是建立;不是破坏,而是召唤为成立并赋予新生命。我 们也该自问:「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竟连风和海也听从祂!」(玛八 27)
从这问题所流露出的惊讶,是走向自由,摆脱恐惧的第一步。耶稣在加里肋亚 湖畔的周遭生活和祈祷,这就是祂与被召叫的门徒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场景。 祂用比喻宣讲天主的国,这些比喻透露出祂与土地及水域、季节节奏及万物生 命的深切联结。
圣史玛窦用「大地的震动」(希腊文:seismos)来描述那场风暴。他用同样的 词汇来描述耶稣受难时和复活黎明时所发生的地震。基督凌驾于这些动荡之 上,祂双足稳稳地竖立于大地。我们因着福音的描述,在这时候得以窥见那位 临在于历史纷乱中复活的主耶稣。耶稣对风与海的斥责,展现了祂赐予生命与 救恩的大能,远远超过那些令受造物恐惧颤抖的力量。
因此,我们可以再次地问自己:「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竟连风和海也听从 祂!」(玛八 27)。我们刚刚听到一首哥罗森书的赞歌,似乎正响应了这个问 题:「祂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,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,……因为一切都是 在祂内受造的」(哥一 15~16)。那日,在风暴中,门徒们充满惊恐,当时还 没有认出耶稣的真实身分。但今天,凭借宗徒传下的信仰,我们可以更进一步 地承认:「祂是身体,教会的头;祂是元始,是死者中的首生者,为使祂在万 有之上独占首位」(哥一 18)。这番话,在每一个时代都呼唤着我们,要我们 致力成为一个活生生的身体,一个以基督为首的身体。我们照料受造界以及促 进和平与和好的使命,正是耶稣的使命,是吾主托付给我们的使命。我们听见 大地的哀号,也听见贫困者的呼声,因为这呼声已进入天主的心。我们的愤 慨,就是祂的愤慨;我们的工作,就是祂的工作。
在这方面,圣咏作者的诗歌启发我们:「上主的声音响彻水面,天主雷鸣在显 示庄严,上主临到澎湃的水面。上主的声音具有威权,上主的声音具有庄严」 (咏廿九 3~4)。这声音促使教会发出先知性的呼喊,即使是要求我们勇敢对 抗这世上权势者的破坏力。造物主与受造者之间那不可毁坏的盟约,激励我们 的心志,并把我们的行动镀上防腐的膜,使邪恶能转化为善良,不义转化成公 义,贪婪转化成分享。
天主以无限的爱创造万有,并赐予万物生命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圣方济各能称每 一个受造物为他的兄弟、姊妹与母亲。唯有那凝视默观的眼光,才能改变我们 与受造界的关系,让我们脱离这场生态危机;这危机源自人与天主、与近人、 与大地之间关系的破裂,亦即罪的后果。(参阅:《愿祢受赞颂》宗座通谕, 66)
亲爱的弟兄姊妹们,这「愿祢受赞颂村」,依照教宗方济各的愿景,旨在成为 一个「实验室」,使我们得以体验与受造界的和谐,在其中寻求愈合与和好, 并以具创意与有效的方式,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照料。我愿向你们所有致力实践 此计划的人,保证我会为你们祈祷,并予以鼓励。
我们今日所举行的感恩祭,支撑我们的工作,并赋予我们工作的意义。正如教 宗方济各所写的:「感恩圣祭是天主圣化受造物的最高峰。天主的恩宠趋向体 现于有形之物上,当天主亲自降生成人,将自己当做食粮赐予祂的受造物,天 主恩宠的体现方式显得神奇奥妙。在降生成人奥迹的高峰,上主选择了要借着 薄片的物质来进入我们个人内心的最深处。祂不是从上而来,而是从内而来。 祂来,好让我们能在世上找到祂」(《愿祢受赞颂》,236)。我愿以圣奥斯 定在《忏悔录》末章中的话作结尾,他在那句话中将受造界与人类结合,化为 一首宇宙性的赞美诗:主啊,「祢的工程赞美祢,好使我们爱祢;愿我们爱 祢,好使祢的工程赞美祢」(卷十三,33 章,48 节)。愿这就是我们要向全 世界传扬的和谐。
(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 恭译)
Copyright © Dicastery for Communication -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