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oomText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pdf

教宗良十四世

第十屆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

2025 年 9 月 1 日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AR  - DE  - EN  - ES  - FR  - HR  - IT  - PL  - PT  - ZH_CN  - ZH_TW

和平與希望的種子

親愛的弟兄姊妹們:

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的主題是「和平與希望的種子」,這是由我們敬愛 的教宗方濟各所選定的。值此祈禱日設立十週年之際,亦適逢《願祢受讚 頌》通諭發表十週年,我們正以「懷著希望的朝聖者」的身分慶祝當前 的禧年。因此,今年的主題顯得恰逢其時。 

耶穌在宣講天國的時候,常用種子作比喻。當人子受難的時辰臨近了,祂 把這比喻用在自己身上,將自己比作一粒麥子,必須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 粒來(參閱:若十二 24)。埋在土裡的種子,令我們驚嘆的是,即使在根 本意想不到的地方,生命也會在那裡萌芽,象徵新的開始。舉例來說,我 們可以想起路邊的野花,因著偶然隨機落下的種子,卓然綻放。那些搖曳 生姿的花朵,不僅讓灰色的柏油路面瞬間明亮起來,甚至從縫隙中破土而 出,展現強韌的生命力。

在基督內,我們也是種子,而且是「和平與希望的種子」。依撒意亞先知 告訴我們,聖神能使乾旱焦渴的沙漠變成田園,成為寧靜的安息之所。他 說:「及至神自上傾注在我們身上,荒野將變為田園,田園將變為叢林; 公平將居於荒野,正義將住在田園。正義的功效是和平,公平的碩果是永 恆的寧靜和安全。我的百姓將住安謐的寓所,安全的宅第,清靜憩息之所。」 (依卅二 15~18) 

先知的這番話將伴隨著「受造界時期」的到來,這是一項將於 2025 年 9 月 1 日至 10 月 4 日舉行的大公合一運動。先知的話提醒我們,為了向普世彰 顯「天主對人的憐愛」,除祈禱之外,下定決心和具體行動也不可或缺(參 閱: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,84)。先知拿正義和法律與沙漠的荒蕪作對比。 鑑於世界各地活動的跡象在在顯示,我們的地球正遭受破壞,先知的訊息 顯得格外切中時弊。如今到處盡是不公義、違反國際法和侵犯人民權利、 嚴重的不平等以及助長這些現象的貪婪,催生了森林的濫砍濫伐、汙染, 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喪失。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遷所衍生的極端自然現 象,其強度和頻率都在不斷地增加(參閱: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,5),更 不用說武裝衝突造成對人類和生態浩劫的中長期影響。 

迄今,我們似乎都未意識到,大自然的破壞並非對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影響。 當正義與和平被踐踏時,受害最深的是貧困的人、被邊緣化和受排斥的群 體。原住民團體遭受的困厄與苦難就是這經驗的標記。

不僅如此,大自然本身有時也淪為討價還價的籌碼,成為可以用來換取經 濟或政治利益的商品,導致造物主的化工竟成為爭奪控制重要資源的戰 場。我們看到在農業區和森林裡布滿地雷、一些「焦土」政策、1 水源衝 突以及原物料分配不均,這些都損害了經濟匱乏國家的利益並破壞社會穩 定性的本質。

這些千瘡百孔的傷痕都是罪的後果。當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一男一 女,並將大地託付給他們時,祂絕非做此設想(參閱:創一 24~29)。聖 經並沒有給我們任何得以「對受造界蠻橫霸道恣意妄為」的理由(《願祢 受讚頌》通諭,200)。相反地,應結合聖經經文的上下文意,運用恰當的 詮釋學方法來理解,從中體認到我們要『耕種並看守』世界的園圃(參閱: 創二 15)。「『耕種』指開墾耕作,而『看守』則指看顧、保護、監管和 保存。這表明人類和大自然之間有相互責任的關係。」(《願祢受讚頌》 通諭,67)

環境正義——先知們含蓄地鼓吹——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或遙不可及的 目標,而是一項迫切的需求,其意涵遠超過保護環境字面上那麼簡單,事 關社會、經濟和人類的公義。對信友而言,也是出於信仰的責任,因為宇 宙反映了耶穌基督的面容,萬物都是藉著祂而造成的且在祂內得到了救 贖。當今世界上,在我們中間最脆弱的弟兄姊妹首當其衝受到氣候變遷、 森林濫墾濫伐和汙染等極具毀滅性的影響,照料受造界正是我們彰顯信仰 和人性價值的體現。

現在該是言行一致、身體力行的時候了。「活出我們的使命,而成為天主 化工的保護者,是個重要的生活美德;絕非可有可無或次要的基督信仰經 驗」(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,217)。我們懷著愛和堅毅勤奮工作,就能撒 播更多正義的種子,從而促進和平發展和更新希望。這棵植物可能需要數 年才能結出初熟的果實,而歲月本身就蘊含了一個由延續性、忠誠、合作 和愛所組成的完整生態系統,尤其是這愛反映出天主自我犧牲的愛。

教會許多的倡議或舉措,就如同在這片田園中播撒的種子,其中我想特別 提及教宗方濟各在岡道爾夫堡留給我們的「願祢受讚頌村」。這粒種子承 諾結出正義與和平的果實,同時也是一個整體生態教育專案,可以為眾人 示範如何依據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原則,去生活、工作和建立團體。 

我祈求全能的天主「從高天派遣祂的聖神」(參閱:依卅二 15),豐沛地 賜予我們,好使這些種子,以及其他類似的種子,能夠萌芽成長,帶來和 平與希望的大豐收。

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引領天主教會和眾多善心人士已有十年,願此通諭繼 續啟發我們,並使整體生態學日益發展,能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為人生正途。 如此一來,希望的種子將不斷繁衍,並在我們偉大而永恆的希望——復活 的主基督——的恩寵中,得以被「耕種和看守」。我因祂的名降福你們眾 人。

 

教宗良十四世

梵蒂岡,2025 年 6 月 30 日,羅馬教會初期殉道者紀念日

 

 

(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)

 

 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 參閱: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,《土地與食物(Land and Food)》,梵蒂岡出版,2015,51~53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