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教宗方济各
第 59 届世界社会传播日文告
「以温和分享那在你们心中的希望」(参阅:伯前三 15~16)
亲爱的弟兄姊妹们!
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着错误与对立的信息,少数的权力中心掌控着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与 信息。我深知新闻与传播工作的重要性,我愿在此向你们说几句话。你们必须勇敢地将个人 与集体对他人的责任置于传播的核心──这份勇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。
在这充满灾难的时代,因想到禧年是我们所拥有的恩宠时刻,我愿意在这讯息里,邀请 你们成为「希望的传播者」,以福音精神更新你们的工作与使命。
卸下社会传播的敌意
今日的社会传播往往不是带来希望,而是引发恐惧与绝望、偏见与怨恨、狂热,甚至仇 恨。它简化现实,以激发本能反应;它使用言语如同锐利的剃刀,甚至利用虚假或刻意 歪曲的信息来制造动荡、挑衅或伤害。我曾多次强调,我们需要「卸下敌意的传播」, 使其摆脱攻击性。将现实简化为口号,毫无帮助。我们都看到,从电视辩论节目到社群 媒体上的言语攻击、竞争、对立、控制与操纵公众舆论的模式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。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:我们可称之为因数字系统而产生的「注意力分散设定」,这 些系统根据市场逻辑对我们进行分析,进而改变我们对现实的感知。因此我们常会无望 地发现一种利益原子化的现象,而这种现象最终会破坏我们作为一个社群的基础,使我 们无法寻求共同的福利,无法倾听与理解彼此的观点。为了确立自我,寻找「敌人」来 攻击似乎变得不可或缺。然而,当我们将他人视为「敌人」,无视其个体与尊严而嘲弄 他们时,我们也失去了带来希望的可能性。正如多尼诺‧贝洛(Tonino Bello)主教所言, 所有的冲突「始于人们的脸孔逐渐消失。」1 我们不应向这种心态妥协。
事实上,希望并不容易实践。乔治‧贝尔纳诺斯(Georges Bernanos)曾说:「只有那些 勇于面对误将幻象与谎言认为是希望而感到绝望的人,才真正能够拥有希望。〔……〕 希望是一种必须承担的风险,是所有风险中的风险。」2 希望是一种隐藏的美德,坚韧而 有耐心。对基督徒而言,希望不是选择,而是一种必要的条件。正如本笃十六世在《在 希望中得救》宗座通谕中所述,希望不是被动的乐观,而是一种能改变生命的「实践性」 美德:「怀有希望的人,生活会有所不同;拥有希望的人,便获赐新的生命。」(《在 希望中得救》宗座,2)
以温和见证那在我们内心的希望
伯多禄前书(三 15~16)中提供了一个令人赞叹的说法,将希望、基督徒见证与传播完美 结合:「你们〔但〕要在心内尊崇基督为主;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,你 们要时常准备答复,且要以温和、以敬畏之心答复。」我们可以从这段话中汲取三个讯 息。
「你们〔但〕要在心内尊崇基督为主。」基督徒的希望有一张面容,那就是复活的主。 祂许诺透过圣神的恩赐常与我们同在,使我们即使在一切看似绝望时,仍能怀抱希望, 并察觉潜藏其中的美善。
其次,我们应随时准备好阐述我们心中的希望。值得注意的是,伯多禄宗徒说,我们应 对「任何提问的人」作答。基督徒不只是谈论天主,而是以自己的生命流露出祂的爱, 以新的方式体验生活中的一切。是他们活出的爱引发问题并要求答案:「你们为什么这 样生活?为什么你们是这样的?」
最后,在圣伯多禄宗徒的言词中,我们找到第三个讯息:当我们回答问题时,应当「以 温和、以敬畏之心」。基督徒的传播——我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传播——都应该充满温和 与亲近,就如同行的伙伴们之间的对话。这正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播者——纳匝肋的耶 稣——所运用的方法。祂与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同行,与他们谈话,让他们的心因祂解释 圣经而火热起来。
为此,我梦想有一种传播,能够使我们成为同行者,让我们与弟兄姊妹并肩同行,鼓励 他们在这动荡时代仍怀抱希望。这样的传播能够触动人心,引发的不是防御与忿怒的反 应,而是促进开放与友谊的态度;即使在绝望的处境中,也能够关注美善与希望,并激 发责任感、同理心与对他人的关怀。这样的传播能帮助我们「承认每个人都具有人性尊 严,并同心协力关怀我们的共同家园。」(《祂爱了我们》宗座通谕,217)
我所梦想的传播,不是贩卖幻想或恐惧,而是能够为希望提供理由。马丁‧路德‧金恩 (Martin Luther King)曾说:「如果我能在旅途中帮助某人,如果我能用一句话或一首 歌鼓舞某人……,那么我的生命便不会是徒然的。」3 要实现这一点,我们必须克服「自 我推销与自我中心」的毛病,避免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而喧嚣不止。一位优秀的传 播者会确保听者、读者或观众能够投入、感受亲近,并与故事所传递的价值产生共鸣。 这种传播方式能帮助我们成为「怀着希望的朝圣者」,这正是当前禧年的座右铭。
怀着希望共同前行
「希望」始终是一个团体性的计划。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,默想这恩宠之年所传递的伟 大讯息:我们所有人——是的,所有人!——都受邀重新出发,让天主提升我们、拥抱我 们,并以祂的怜悯浇灌我们。在这旅程中,个人与团体密不可分:我们一同启程,与无 数弟兄姊妹同行,一起穿越圣门。
禧年具有许多社会意义。举例来说,我们可以想到禧年对生活在监狱中的人传递慈悲与希 望的讯息,或呼吁我们向受苦者及社会边缘人展现关怀与温柔。禧年提醒我们,那些缔 造和平的人「要称为天主的子女」(玛五 9)。这一召唤激励我们怀抱希望,推动我们建 立一种专注、温和且深思熟虑的传播方式。因此,我鼓励你们去发掘并传扬那些隐藏在众 多新闻中的善行故事,就如同淘金者孜孜不倦地筛选砂砾,只为寻找那微小的金块。努 力寻找这些希望的种子并加以传播,这有助于使我们的世界不再对弱小者的呼声充耳不 闻、不再冷漠、不再自我封闭。愿你们总能发现那启迪希望的善行之光。这样的传播能促 进共融,使我们不再感到孤单,并重新体认到携手同行的重要性。
莫忘心灵
亲爱的弟兄姊妹们,在令人惊叹的科技成就面前,我鼓励你们关心自己的内心与灵性生 活。这意味着什么呢?请允许我提供一些省思。
要为人温和,不要忘记他人的面貌;在履行使命时,务必触及人心,向你们所服务的弟 兄姊妹们传递希望。
不要让人性本能的反应主导你们的传播工作。即使面对困难、即使付出代价、即使似乎 无法结出果实,也始终要传播希望。
努力促进一种能疗愈人性创伤的传播关怀文化。
在心灵深处为信任腾出空间。这种信任,就如同一朵纤细却坚韧的花朵,不因生命的风 暴而枯萎,反而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绽放与成长。这种信任存在于那些母亲们的希望中, 她们每日为孩子能从战火中归来而祈祷;存在于那些父亲们的希望中,他们冒着极大风 险迁徙,只为寻求更美好的未来。这种信任也存在于孩子们的希望中,他们即使身处战 争废墟或贫民窟的街头,仍能嬉戏、欢笑,并相信生命的美好。
成为非暴力传播的见证者与推动者;协助传播关怀文化,搭建桥梁,拆除现今时代有形 与无形的藩篱。
述说充满希望的故事,关怀我们的共同命运,并努力共同书写我们未来的历史。
这一切,藉由天主丰富的恩宠,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,而禧年正是帮助我们领受这 恩宠的时刻。这是我的祈祷,并以此祝福你们每一位,以及你们的工作。
教宗方济各
罗马,拉特朗圣若望大殿
2025 年 1 月 24 日,圣方济‧沙雷纪念日
(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 恭译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《寻找和平的面容》,在〈四旬期证道及写作〉,意大利‧穆尔费塔(Molfetta),1994 年,第 317 页。
2 乔治.贝尔纳诺斯(Georges Bernanos),《自由,有何用途?》(La liberté, pour quoi faire? )。
3 马丁‧路德‧金恩,演讲:《指挥本能》(Drum Major Instinct),1968 年 2 月 4 日。
Copyright ©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-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